八字排盘

六爻排盘

金口诀

大六壬

紫薇斗数

奇门遁甲

梅花易数

玄空排盘

星座运势

八字反推

64卦爻辞

中国皇历

真太阳时

万年历

时间转换


郓城县易学研究会论坛≡ 休闲版块 ≡弘扬道教 → 掐訣/步罡/神咒


  共有185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掐訣/步罡/神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施慧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82 积分:36825 威望:666 精华:17 注册:2008/5/14 16:04:58
掐訣/步罡/神咒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7 19:42:56 [只看该作者]

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書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具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掐訣和步罡是行法時法師的一兩種基本的形體動作神咒为语言信息。


步罡,全稱踏罡步鬥,又稱步天綱。它是從古老的年代中傳下來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顆星,鬥即北斗,後來又擴大範圍,泛指東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罡單,象徵九重之天,腳穿雲鞋,在一片悠揚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以為即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別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煉,步罡踏鬥都是一種基本功,也是法師基本的形體動作。

一般認為,步罡是從古代的禹步發展來的。但與禹的關係如何又有二說。一種說法,是漢代揚雄《法言.重黎》中說,「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軌注說: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來是跛的。而民間的巫師多效法禹步。如此說來,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腳。另一種說法,見於《抱朴子內篇.仙藥》和《洞神八帝元變經》等古籍,大意是說,大禹治水時,在南海之濱見到一種大鳥會禁咒術,走著一種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動,於是大禹模擬其步伐,使成為法術,十分靈驗,因為是禹製作的,故稱為禹步。從這些說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與古代的禁咒術有關。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跡,後來擴大為十二跡、三五跡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跡被認為有北斗之形,所以與踏罡步鬥合一:《金鎖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說:「北斗,就是中鬥。中鬥是星,下變成為九靈,依法走下來,有九個足跡,稱做星綱。」(北斗者,是中鬥也。下變為九靈,步之九跡,謂之星綱。)所謂九跡,是象徵北斗七星和輔弼二星。綱,本作罡,原指鬥末一星,後或藉指北斗。稱為綱,或許和將星圖理解成天宇某一區域的綱紀有關。又說,禹治洪水時見鳥能禁咒,學了三年,術成之後踏九鬥,將星配於足下。一般後世理解禹步、步罡與九宮八卦相一致,稱「三步九跡,跡成坎、離卦。」由於星綱種類繁多,且根據法事的內容不斷地編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綱或者踏罡步鬥的名目繁多,它往往與掐訣同時使用,為施法時兩種最基本的形體動作,據說 至於唐宋時代,步罡與掐訣加在一起已經有七百餘種,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較常見的罡步:前面說過,罡法或者說綱法種類繁多,但比較基本的則不過數種。東漢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綱?》,其中步罡之法有東南西北中五鬥。以後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綱等。這些都是比較基本的常用的綱法。 鬥罡中最基本的一種稱為北斗玄樞罡。罡圖只有北斗七星。正步時以星名為步跡之名,轉身返回時以星君名為步跡之名。二十八宿罡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古代中國分天宇為二十八個不等的區域,以相應的星宿標識,稱二十八宿,它們是整個天宇的代表,步之象徵著旋鬥歷箕,躡行周天。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象徵飛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與鬼神。罡,又稱為天綱地紀,所以步罡的第一個功能就是依圖步之,更認為已經升九天、過九州,巡歷天下,飛行於仙境。其中比較基本的有河圖大豁落鬥,簡稱為豁落鬥。實際上它就是原來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輔弼二星作罡圖,但採取河圖及所列後天卦位為規範。分冬至後和夏至後用兩種。前者從坎卦起,步至離位;後者從離卦起,步至坎位。河圖九數代表天上九個區域,或九個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輔(乾六)、天衝(兌七)、天芮(艮八)、天逢(離九)。步時念咒,依次點明所步方位、象徵意義,以及威力所在。比如冬至後步時用咒雲:「鬥要妙兮十二辰,乘天罡兮威武陳,氣仿佛兮如浮雲。七星動兮上應天,知變化兮有吉兇。入斗宿兮過天關,步六律(按:指音律。古人認為音律與天地運行節律相通,步六律指步伐踩著音律的節奏。)兮持甲乙(按:指天干,也即時間的變化。)。履天英兮登天任,清冷淵兮可陸沉。倚天柱兮擁天心,從此度兮登天禽。過天輔兮望天衝,入天芮兮出天逢。鬥道通兮剛柔濟,添福祿兮留後世。入窈冥兮千百歲。一陽之後步相隨,豁落神兮除百魅,入在鬥口萬邪避。急急如律令攝。」從這一咒語中我們可以揣見步這罡主要是表示在天上飛行,而且具有消災避邪的種種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區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步時都要存想這些場景。

比如有一種星珠熠耀罡,有兩種罡法,一式有八步,一式有三步。道士上香時每要步此。步時念咒:「玉清敕素,大梵分靈。元罡流演,星珠冠周。急急如律令敕。」並要存想三境。三境,指玉清、上清、太清境,系三清尊神所居之境。步罡咒中已經點明道士點香燭時等於是將天上的星光移來凡間,那靠的就是步這罡。 此類罡中也有代表九州的,稱九州罡。九州,指雍、梁、兗、揚、青、徐、豫、冀九州,古人以之代表整個神州大地,所以步之代表巡邏整個大地。 步罡的另一個宗教功能,是能夠禁制鬼神和外物。本來,禹步、步罡,既有飛行九天的含義,又有禁制鬼神外物的功能,不過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專門化,某些罡以飛行九天為主,某些則禁制的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雷法中的破地召雷罡,步之以破除陰氣,放出陽氣,使驚雷發生。又如考召法中的附體罡,步之使鬼神附於事先指定的兒童或其他人身上;召命神虎嘯命靈罡,在煉度破幽一類法事中,步之以召役神虎將軍(負責追攝幽魂的神將)。 由於道教法術的主要功能在於運用超自然的力量來改變外物,控制外物的變化;而所信仰的神仙是居於天上或仙山洞府的,進入其世界必須要有超自然的能力,踏罡步鬥被認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法術當中,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

 

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有時稱鬥訣,簡稱為訣:它是道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

道士誦經、念咒、步罡、結壇、召將、氣禁、收邪、治病、祈禳等的各個環節都要掐相應的訣。《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九:「凡行步、問病、治邪、入廟、渡江、入山、書符並須掐訣目。

掐訣是從古代的氣禁之術中繼承下來的。道教在發展中依據自己的神譜和法術理論,作了增益、改進,形成龐大的手訣系統。

手訣的基本成份是訣文:訣文指在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象徵北斗星、十二辰文、九宮八卦、二十八宿等。如在第二、三四指的九個關節紋上,以三指(中指)中紋為九宮中文,餘八個關節紋為八卦文(依據後天八卦位從四指根部關節紋為乾文起始);二至五指上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文。每掐該文,即象徵把握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由於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等象徵宇宙中天象的運行、造化的奧秘、空間的位置和時間的變換,故通過訣文,在手上形成了一個濃縮的宇宙圖景,如《陰符經》所說的那樣,「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由訣文加上其餘指掌聯結方式構成訣目,通常說的掐某訣即指某訣目。簡單的訣目只掐一個訣文,複雜的訣目則要同時或依次掐多個訣文,比如飛捻北斗時,便須迅速捻過七星本文共七個點。有時尚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間的交結,甚至雙手並用。

十二辰文的掐法如下:
子文,大指掐四指根部。(掌指之間的關節線上。下同。)
醜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寅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卯文,大指掐二指(從根部起算)一、二節之間(關節線上。下同。)。
辰文,大指掐二指二、三節之間。
巳文,大指掐二指頂部。
午文,大指掐三指頂部。
未文,大指掐四指頂部。
申文,大指掐五指頂部。
酉文,大指掐五指二、三節之間。
戌文,大指掐五指一、二節之間。
亥文,大指掐五指根部。
八卦和九宮文:
乾文,大指掐四指根。
坤文,大指掐四指二、三節之間。
坎文,大指掐三指根部。
離文,大指掐三指三、三節之間。
艮文,大指掐二指根部。
震文,大指掐二指一、二節之間。
巽文,大指掐二指二、三節之間。
兌文,大指掐四指一、二節之間。

訣目的構成主要依據於道教的神譜和要對付的對象:如前所說,所謂掐訣,是指掐某訣目。訣目是由訣文構成,簡單的訣目只掐一個訣文,在這個意義上它與訣文可以通用。訣目的數量大,每一道派常繪成訣譜,在本門內授受和運用。訣目的設計,大抵一是依據著神仙譜系,一是依據所要對付的對象。

依據神仙譜系的訣目,相當典型地表現了道教的特點,表現了它的法術與散漫於民間的巫術的區別。道教的神譜極為龐大,而且不同的道派尚有某些不同。但就行法而言,經常要涉及到的有尊神、祖師和神將三大類。每一類都有相應的訣目。 與尊神相關的訣,比較常見的有玉清訣、太清訣、上清訣、北帝訣等。玉清訣,又稱上帝訣、玉帝訣,訣文在中指中節。上章表、統領天仙兵馬、指揮行瘟使者時掐。上清訣,訣文在中指上節,召請上清兵馬時用;又一法掐中指指甲下,問病時用。太清訣,在中指下節。 與尊神相關的訣,有時不直接稱尊神名諱,而用其坐騎、法器等來代表。比如煉度儀中請太乙天尊臨壇,法師掐獅子訣:左右手掌交叉搭在一起,左手大指屈掌內,餘九指皆露於外。原來太乙天尊坐騎是九頭獅子,這一手勢九指外露即為象徵。類似的又如蓮花訣、寶相蓮、以及大小豬頭訣等,掐之象徵鬥姥降臨。原來鬥姥常趺坐於蓮花上,又其拉輦的神獸名獬,形象是豬頭上生角,故以之象徵接鬥姥駕。

祖師訣中最重要的是天師訣和本師訣,代表本派祖師或者天師降臨,有時法師存想自己化身為天師指揮神兵驅邪時用,掐法是左手大指掐二指第一節。

代表神將的訣目數量最多。因為道教神將的數目本來就很多,且各派法術所用的神將不盡相同。就比較重要的而言,有元帥訣,代表雷部元帥;都監訣,代表統領神兵的兵馬都監;天丁訣,代表天丁力士;功曹訣,代表召喚神界管理案卷的功曹。其它還有日君訣,代表日君,月君訣代表月君,以及代表五方星斗的訣目。

至於據要對付的對象,以及相關科儀所設計的訣,就更難計其數。因為治病、驅邪、煉度、禳災的法術門類繁多,相應的訣目也就數量龐大。這類訣目有以所要對付的邪穢立名,如虎目、鬼目;有以法師的行持為稱呼,如煞鬼目、禁鬼訣、握雷局;也有以所持神器、手段為號,如三叉訣、劍訣、金橋訣等。相關的法術體系中都繪成訣譜一一載明,法師行法時必須嚴格依式掐之。 訣目數量繁多,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主要類型。由於它們的象徵所在,因此主要是掐之表示啟請或召喚神


咒語是一種被認為對鬼神或自然物有感應或禁令的神秘語言: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術時又往往借助某些仲介物,如咒水、咒棗等,這些施過咒術的水、棗也有咒術的效力。
道門中對咒術的效力有極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經》說:「吾含天地?,咒毒殺鬼方,咒金金自銷,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滅,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縛,咒鬼鬼自殺,咒禱禱自斷,咒廱廱自決,咒毒毒自散,咒詛詛自滅。」道士認為有法力強大的尊神,不斷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語傳授下來,念動咒語即有幾萬乃至幾百萬的天兵天將應召來服役。因此,咒語在道法中越出越多,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咒語在道教中運用廣泛:道法凡結壇有淨壇咒、鎮壇咒;登壇先有衛靈咒;畫符有書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誦經先念開經玄蘊咒;至於召將咒則和道書記載的天將神吏一樣多;殺鬼製魔、捉妖,也都有相應的咒。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咒就沒有道教的法術。

同時,咒語已滲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融化進他們的人格中去。道士淨手、吃飯、沐浴、理髮等都要誦咒。不僅正一派擅於誦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應的咒語。

道教咒語的特點:咒術不是道教特有的現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語,特別是密宗更以誦咒(陀羅尼)著稱。咒語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對語言魔力的崇拜,後來成為巫術的核心部件。道教繼承了巫術的咒術並加以發展,同時又吸納進一些佛教咒語,但從總體上來說道教咒語有自己的特點。

道教咒語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是因為道教興於漢代,漢代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如律令」意指按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這種申述法律、政令權威的官方套語,先是被民間巫師所吸收。東漢巫師舉行「墓門解除」(即在殯葬中對墓厭鎮,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結束。解除文的簡單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類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時也產生某些變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其後加「攝」、「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執行不得有誤。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開旗咒:「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統領神兵,開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這一咒先是稱引雷部神將,兼說其神武,同時也是說明他們職司所在,接著說明開旗(展開召將令旗)召喚他們來到,且令其不許拖延時刻,立即降臨。最後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語的這種定式便是區別於以贊念佛號為主的佛咒的顯明特色。

道教咒語的這種結構首先表明它是托於神授、從而也是有神效的。稱太上老君、稱神霄玉清真王,稱天師,都是直接說出尊神的名號,來召役神將、鎮壓妖邪。對於比較低級、專供法師役使的神靈,則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們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語的施行,與其整個神仙譜系是緊密相聯的,其中表現了他們的信仰,也反映了他們實踐信仰的方式。不過稱引神名,並不是道咒特有的現象,甚至不是咒語特有的現象。基督教徒在祈禱之後總要說「奉耶蘇基督的名」。那是對神強烈的信賴敬仰的表現。所以道咒中的稱引神名,表明的是許多宗教中共通的對神靈的信仰、依賴,只不過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罷了。其更能表達道咒本身特色的還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語是對祈使對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強調其命令必須執行,不執行,則依律懲罰。咒語的內容都直言不諱地講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是道教咒語具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一般說來,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的態度,以祈求解決眼前的困難為主導,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會和印度人那種對神靈的虔誠皈依,是有相當差距的。比如印度傳來的《主夜神咒》:「婆涉演波底」,據說夜行時念它可以辟邪。但其辭實際上是印度人所奉夜神的音譯。佛教的重要咒語《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即民間比較熟悉的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句句皆表示對觀世音的皈依禮敬之意,八十三句系稱呼菩薩(包括觀音的種種變相)名。這部咒語,佛教徒認為其威力極大,使用也很廣泛,《大悲心陀羅尼》詳細記載有用它治病、催產、解蠱毒、闢蛇蠍等等的方法。就功能言,佛咒與道咒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從結構看又很不同。大悲咒的特點,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觀音就能幫助解決各種魔難,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極樂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則是直接驅策鬼神,讓它們走開或者完成凡人無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實的目的是前提,對神的敬仰,乃以當下直接的利益為中心。道教咒語的這一特點規定了每一咒的應用範圍相對較窄,所以道咒各有針對性,數量極多。

念咒與氣禁:念咒時常常要求與體內的運氣、在意念中存想相關的神靈形象(存想)統一起來。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內氣作用於對象,使之受到控制,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禁咒,又稱氣禁,簡稱為禁。氣禁的方法在中國古代巫術中就已經使用。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吳越地方有稱為禁咒法的,很有顯著的效驗,(那原因)是法師氣充沛。」(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從近幾年來考古發現看,氣禁流行的地區不限於吳越地區。楚、蜀等地區都有類似的方術。據葛洪的記載,禁咒的應用範圍廣泛,有入大疫不受傳染、驅逐邪魅,禁虎豹蛇蜂、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氣禁術被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法的一部份,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中專有一種《禁氣?》,可見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一般道士在念咒時與內氣的發放相伴隨,念咒兼有以氣作用於對象(通常稱為布氣,又稱內氣外運),因此對於道士平時的煉氣,提出了一定要求。



敬请:仔细回想,细心反馈!QQ:443671306    921388148  微信:he13365307288
 回到顶部